1、王之臣,是在清雍正年间,任山东提督,御前侍卫明朝也有一个 王之臣,陕西潼关卫人,明朝末期军事人物进士万历二十三年,王之臣中乙未科进士三甲第一百一十一名天启五年,代替吴用先担任蓟辽总督宁远之战后,王之臣替代不援;明朝武科起先没有殿试,因此没有武状元之称,不过有很多名人出身武举比如戚继光俞大猷甚至还有吴三桂到崇祯朝设立状元名称,授予副总兵职位一般都是外放清初明确,一甲进士或授副将参将游击都司,二三甲进士;翻开长乐县志,长乐亦有3人郑鼎,古槐人,康熙秀才雍正元年举人乾隆元年三甲进士吴浣安,感恩人,康熙秀才雍正四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林有道,蓝田人,康熙武科秀才雍正十三年武举人乾隆元年连捷武进士同科;一甲是前三名,头名是武状元二名是武榜眼三名是武探花前三名世称为“鼎甲”,获“赐武堤及第”资格二甲十多名,获“赐武进士出身”资格二甲以下的都属三甲,获“赐同武进士出身”资格殿试的规格很高,一般由皇帝亲自主。
2、石三旸是平定州西乡习武的传奇式人物,为辛兴石氏的第六世传人辛兴石氏人家是书香门第,教育世家一世祖石坚,字广文,大明时期,是河北饶阳县衙的“儒学教谕”,二世祖石严,系石坚四子,进士,则是甘肃临洮府的“儒学;明朝年间,以武进士的身份被任命为总戒武进士即武科进士,与文科相对,但文科进士一般直称进士,武科则需加以说明拔擢,提拔,擢升总戒,官职名耿,原为耿直刚正,这里指重任担纲担当;明代武职多半由世荫承袭,加上由行伍起家者 ,武举只是个补充形式 ,所以明代武举出人不多清朝武举的形式分为童乡会殿试四级,考中的人分别被称为武童武生武举人和武进士殿试由皇帝钦定甲乙,一甲第一名;定远今属安徽省人,明正德年间武进士,通经术,熟知先朝典故,为明代武臣通儒之佼佼者,著述甚丰,有海寇议万氏家钞济世良方灼艾集等万 川 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清代著名画家兼绘画理论家。
3、公元629年唐太宗贞观三年唐太宗下诏曰“白屋之内,闾阎之人,但有文武才能,灼然可取”公元656~680年唐高宗显庆至调露年间高宗先后诏令五品以上官员及诸州牧守荐举武勇之才公元702年武则天长安二年始创武举;到雍正五年,武状元授予御前一等侍卫,榜眼和探花是二等侍卫在二甲中的前十名授予三等侍卫,其余的则在兵部注册授予守备等营职自雍正以后,历代朝廷对武进士的授官情况多少都有些变化不过,在授予的品阶上,与康熙年;由于明朝武科举制度比较长久,武科举出身的军官相当多,比如明中期抗倭名将之一的俞大猷,就是武科举出身他“少好读书”,学易又学剑考中秀才后因家境穷困,在父亲死后,承袭了父亲“百户”世职不过他并不甘心;此志在借鉴历代典籍方志及金石墓志等材料的基础上,广为搜罗考订,综合成选举志一卷,并分列三表,表一辑历代选举目,表二辑历代武科目,表三辑学堂考试出身者其在表一部分计列出唐进士陆器1人,宋进士自咸平三年庚子;临朐科举进士,宋以前尚未查到有关史料,可考者自元至清末共39人,其中, 元朝2人,明朝23,清朝14人,内有武进士3人 李延熏 先世乃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子李玢,居山西临汾至金代,后裔永 贵迁居临朐县辛山社今柳山镇李家桑行村。
4、顺治三年丙戌科1646年郭士衡,山东章邱顺治六年己丑科1649年金抱一顺治十二年乙未科1655年于国柱顺治十五年戊戌科1658年刘炎,浙江山阴顺治十七年庚子补行已亥科1660年林本直,江苏上元顺治十八年辛丑科;清代武举一依文榜程序,考试大致分四个等级进行1童试,在县府进行,考中者为武秀才2乡试,在省城进行,考中者为武举人3会试,在京城进行,考中者为武进士4殿试,会试后已取得武进士资格者,再通过。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