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用功之后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
2、古代尊师重教的典故篇一 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有一次,明帝。
3、5教子尊师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
4、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 “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
5、“程门立雪”的典故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影响久远4周恩来不忘师恩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苓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苓病故。
6、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于是。
7、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一尺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程门立雪”这一典故表达了古代中国尊师重教的教育传统和诚心求学的精神5恭敬师傅天子。
8、关于“尊师重教”的故事1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给几位皇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之人,如李纲张玄素魏征王圭等,而且一再教导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有一次,李纲。
9、一尊师重教的典故1程门立雪 宋朝时,杨时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着了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
10、他个性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这个故事是讲杨时在四十多岁的一件事杨时呀,他学问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齐。
11、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后来就有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比喻尊重老师,诚恳求学,从师必须尊师 #9758望采纳#9756。
12、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 一代伟人毛主席尊师重教光辉榜样 人民领袖毛主席,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而他在尊师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光。
13、还是驻扎营中他都要祭拜自己的恩师,每次痛哭之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重的“神臂弓”,射出三枝箭岳飞说“老师教我立身处世精忠报国的道理还把他一生摸索的箭法和武艺都传授给我,师恩是我一生都不能忘怀。
14、3 尊师重道故事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
15、可天上却下起了鹅毛大雪,并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仍一直站在雪中等程颐醒来后,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厚了这时,杨时和游酢才踏着一尺深的积雪走进去后来杨时成为天下闻名的大学者,这件事也被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