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铡美案 陈世美被当做负心汉的代名词,而陈世美对秦香莲的辜负,也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最终难逃铜铡2打龙袍 讲的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最终水落石出后,包拯依照大宋律法打了不孝儿子皇帝的龙袍,用来惩戒这个皇帝。
2、金玉娘行刺庞昱失败,恰包拯来到双方唇枪舌剑,包拯无功而返展昭潜入庞府,救出金玉娘公堂上庞福招出杏花之死的经过庞昱逃亡中仍不忘金玉娘,派人刺杀田起元夫妇展昭在冷孤独的帮助下,捉到了庞昱庞太师赶到。
3、2牛舌被割案 天长县时,包拯遇到一件棘手的案子某日有一农人至县衙,状告歹徒割去其家耕牛的舌头,请求捉拿罪犯割去牛舌并无财利可图,故包拯推断此事必属怨家的报复行为,于是命农人宰牛卖肉以引罪犯上钩宋代宰杀。
4、包青天的故事有 1巧答典客 包拯出使辽国时,辽国命馆伴对包拯说“你们不久前在雄州城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拯说“你们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
5、乌盆伸冤一案成城中佳话,卖乌盆的魏老板前往丁干处探问并怀疑他与命案有关,希望拿些好处,丁干对他杀念骤起 包拯对此案亦感诧异,派张龙赵虎访查但魏老板夫妇已被杀害,只剩血刀一把包拯下令各路人马全力侦查此案,展昭暗中查。
6、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二十八岁考中进士,三十六岁那年出任天长县知县因断案出名,庆历元年1040年,四十岁的包拯调任端州今属广东肇庆知府,后屡次升迁,先后任职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开封府尹枢密副。
7、包拯心知驸马弃妻再娶犯下了欺君之罪,又怜惜香莲母子孤苦无依,有心规劝陈世美认妻安顿陈世美为绝后患竟派出手下韩琪意图杀妻灭子,展昭及时出手搭救,韩琪仗义自刎留下驸马府钢刀为凭尽诉驸马恶行包拯大怒设计驸马来到。
8、1包拯是宋朝有名的清官他刚任开封府尹不久,遇到一件案子有人犯了罪被官府缉拿归案按刑律,要受杖刑的惩罚2那时的杖刑很重,竹杖又大又沉,几杖下去皮开肉绽,打成重伤是常有的事犯人一听害怕了,赶紧。
9、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1巧断牛舌案,体现包拯为官机智2不持一砚归,体现包拯为官清廉3出使契丹,体现包拯的巧言善辩4坐镇开封府,体现包拯为官刚正严峻5律己诫子,体现包拯的克己奉公。
10、端州知州包拯“不持一砚归” 包拯的廉洁在当时是有名的,史书上记载了他不少这方面的事迹,其中最著名的“不持一砚归”的故事就发生在宋仁宗初年,包拯任端州知州的时候 端州今天的广东省肇庆市,自古以来就出产一种名贵的。
11、三年后,包拯任期满,被调至中央任职,果然“岁满不持一砚归”包公掷砚的故事就是以这个蓝本创作的包拯弹劾陈州京西路转运司,揭露其盘剥灾民的罪行的事迹,被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再创作为家喻户晓的包公戏。
12、其实,这些断案故事绝大多数都是后人虚构添加的历史中真正史书记载的,有关包拯的断案只有一件,就是他在天长县任知县时遇到的一件事有一个无赖,将一个农民告到县衙,包拯对那农民说“你回家把牛杀了,自己留一点。
13、失婴记饕香楼端溪血砚三朵金花,讲述了包青天如何破案的故事该剧以包拯,公孙策,展昭,艾虎为主旋律,编织出一部爱恨情仇恩怨难解的侠情单元连续故事,使恶有恶报,善有善终,而大快人心。
14、后来,包拯升任,离开端州,他的船在羚羊峡口遇到一阵奇怪的大风雨,他亲自下舱检查,发现船舱里私藏了一块端砚,这是当地百姓悄悄送给他的包拯一言不发,将那块名贵的端砚丢入江心民间传说,那里有一个名叫“砚洲岛”的岛,就是当年。
15、第二天,嫂嫂问包拯昨天吃的两条鱼那条好吃些“昨天那条鱼很好吃”包拯说嫂嫂一听大怒道“我昨天明明是给你做了两条,你怎么能说只吃了一条了呢”包拯见嫂嫂发火了,连声又说“请嫂娘息怒,我记错了嫂。
16、包公本名包拯,他的小故事有1巧答典客 包拯出使辽国时,辽国命馆伴对包拯说“你们不久前在雄州今河北雄县城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拯说“你们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
网友留言: